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低通胀”时代

  多重复合红利创造增长奇迹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组合堪称“世界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或“黄金时代”,不仅是因为在所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如此长的时期内在维持超高速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而同时实现了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的通货膨胀率,而且即便回溯过去20年,平均而言,在所有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经济增长率最高且通货膨胀率最低(至少从宏观经济数据看是如此)。而之所以持续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奇迹,是因为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间享有多重复合红利。

  第一,前所未有且今后也不会再有的开放红利。中国加入WTO以来,正好赶上了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的持续繁荣(至少延续到2007年),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出口贸易从2002年开始实现超高速增长,2002年至2007年,进出口总额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2%、37%、36%、23%、24%、24%,而净出口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5%、-16%、26%、218%、74%、48.91%(除2003年出现16%的负增长外,其他年份都实现了超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在2008年之前始终保持不断上升。2001年贸易顺差占GDP的2%,2007年占GDP的8%,由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达到20%。另外,外资大量流入,不仅增加了资本存量,也带动了技术进步,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也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

  第二,土地红利。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农地征地制度,低价从农村获取大量土地,转移为非农产业尤其是工业用地。由于征地成本极低,过去十年间工业用地价格上升非常慢,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下降趋势。土地要素成本非常低,也是工业部门在过去十年内实现高增长的基本原因。

  第三,能源红利。中国畸形的能源消费结构也是实现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原因。中国在短短10年的时间(从2001年到2010年),其年煤炭消耗量从13亿吨迅速增长到惊人的36.9亿吨,相应的煤炭消耗占全球的比例也迅速从25.53%上升到46.22%。近年来,煤炭消费占所有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长期维持在70%左右,而石油消费占比不到20%,天然气消费占比不到5%。这种畸形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好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四,其他红利。一是中国长期以来宽松的环境管制在事实上形成的“环境红利”,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二是人口红利并没有完全结束。至少在2008年之前,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涨幅很小,劳动要素成本也很低。三是中国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尤其是在技术、体制方面的“模仿红利”。最后,中国政府对信贷市场管制,维持比较低的贷款利率水平,以及对国有企业、大企业、重化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变相给予种种优惠(包括各种补贴),也是某些企业超高速扩张的基本原因。

  如上列举的原因,过去十年出现了堪称中国经济史上最好的十年,是一个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时代,典型的黄金时代。高增长和低通胀同时出现,国外学界有人称之为“金发女孩”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以及21世纪初的美国,都曾出现这样的阶段。但是,历史证明,“金发女孩”经济往往都是难以持续的,必然伴随着资产泡沫的积累。其实,中国经济也不例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虽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持续通货膨胀(至少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来看),却不断积累起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这也是中国经济在货币持续超发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仍能维持较低的CPI水平的基本原因。

  “高增长低通胀”时代不会再来

  然而,过去十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今后不会再有。

  第一,相比过去十年,国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至今仍未完全走出次贷风暴和金融危机的阴影;欧盟也没有完全摆脱欧债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则一贯维持疲软局面。以上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扩大出口基本不可能。从2008年开始,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例从8%下降到2011年的2%左右,这充分表明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逐渐消失。顺便指出,国内政界和学界常说投资、消费和出口是国民经济“三驾马车”的通俗说法,不仅是非常不严谨的,也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净出口在GDP构成中所占比例从未超过10%,2011年只有2%,如何成为马车?当前以及今后,真正的马车只有投资和消费。
文章来源:http://www.swzhb.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网站地图 | seo地图 | 文章索引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光明镇杨王工业区光宾路369号
电话:021-54481581 传真:021-54480406 Email:onewho@shwatcher.com
主营项目:
  • 脱硝
  • |
  • 脱硫
  • |
  • 水泥脱硝
  • |
  • 烟气脱硝
  • |
  • 电厂脱硝
  • |
  • 脱硝设备
  • |
  • 烟气脱硫
  • Copyright © 2004-2012 www.sw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07153号